通过云连接实例实现不同账号下跨区域的vpc互通-九游平台
流程简介
当多个区域的vpc进行跨区域的私网通信时,需要先创建一个云连接实例,然后在创建的云连接实例中加载需要互通的vpc实例,如果涉及跨账号的vpc互联,需要跨账号授权网络实例,加载跨账号网络实例。然后购买大区内互通的带宽包,最后配置需要连通区域之间的域间带宽。
如果其中有涉及到中国大陆地区外的vpc,需要和中国大陆区的vpc实现互通,则在购买带宽包前,需要进行跨境申请,保证您传输数据的合规性。
如所示。

云连接实例支持区域,请参见。

入门流程如所示。
准备工作
在创建云连接资源之前,请先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、完成实名认证、为账户充值。请保证账户有足够的资金,以免创建资源失败。
- 注册华为账号并开通华为云,完成实名认证。
如果您已有一个华为账号,请跳到下一个任务。如果您还没有华为账号,请执行以下操作。
- 。
- 参考,完成个人或企业账号实名认证。
- 为账户充值。
您需要确保账户有足够金额,充值方式请参见。
步骤一:跨境申请
中国大陆区的vpc需要与中国大陆区外的vpc进行通信时,先要进行跨境申请,提交您的基本资料,保障跨境业务的安全性。
如果用户的网络规划中不涉及跨大区的通信时,则无需操作本步骤。
- 进入。
- 在带宽包管理页面,单击“立即申请”。
如果您业务主体的注册地址在中国大陆,请进入中国联通跨境云服务在线申请页面。
如果您业务主体的注册地址在中国大陆之外,请进入中国联通跨境云服务在线申请页面。
请根据您实际业务主体的注册地址来选取跨境资质申请地址。
- 在跨境云服务在线申请页面,选择“申请人类型”,然后根据提示配置相关参数,并上传相关材料。
请根据实际申请页面完成跨境资质申请材料的准备和上传。
表1 跨境云服务在线申请 参数
说明
客户名称
必须与《信息安全承诺书》中的“用户名称”保持一致。
华为云id
指用户在华为云管理控制台的“账号id”,从控制台获取账号id的步骤如下:- 登录管理控制台。
- 鼠标悬停在右上角的用户名,选择下拉列表中的“我的凭证”。
- 在“api凭证”页面的项目列表中查看并获取账号id。
客户类型
根据企业类型选择。
经营范围
概括描述主营业务即可。
客户企业规模(人数)
仅做备案参考。
客户所属国家
申请跨境业务的主体所在国家。
客户境内外分公司所在国家
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填写。
客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-
客户法人
-
法人证件类型
-
法人证件号
-
跨境需求带宽(m)
仅做备案参考。
跨境服务生效时间
仅做备案参考。
跨境服务终止时间
仅做备案参考。
客户联系人
-
客户联系人电话
-
联系人证件类型
-
联系人证件号
-
表2 跨境申请材料 参数
说明
具体申请材料说明
签字
盖章(企业公章)
营业执照
请上传加盖过公章的营业执照照片。
盖章位置请参考相应的模板文件。
营业执照扫描件
-
√
业务协议
请下载《华为云服务跨境专线业务服务协议》后,填写签字盖章后上传扫描件。
- 请在签字栏处签字。
- 盖章需覆盖签名。
《华为云服务跨境专线业务服务协议》扫描件
√
√
信息安全承诺书
下载《信息安全承诺书模板》 后,填写签字盖章后上传扫描件。
- 请在签字栏处签字。
- 盖章需覆盖签名。
- 该材料中需要填写公司名称、带宽值,带宽值可按照初始预估值填写。
《中国联通专线业务信息安全承诺书》扫描件
√
√
联系人身份证正反面
请上传清晰的加盖公章的联系人身份证正反面。
盖章位置请参考相应的模板文件。
联系人身份证正反面
-
√
联系人授权委托书
下载《联系人授权委托书模板》 后,填写签字盖章后上传扫描件。
盖章位置请参考相应的模板文件。
《跨境业务办理授权书》扫描件
-
√
- 单击“立即申请”。
提交之后跨境申请的状态为“审核中”,审核需要1个工作日,当状态为“已授权”时,显示跨境申请完成。
步骤二:创建云连接实例
- 进入。
- 单击页面右上方的“创建云连接”。
-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填写对应参数。
表3 创建云连接实例参数 参数
示例
说明
名称
云连接实例的名称。
长度为1~64个字符,中、英文字母,数字,下划线,中划线,点。
企业项目
企业项目是一种云资源管理方式,企业项目管理服务提供统一的云资源按项目管理,以及项目内的资源管理、成员管理。
使用场景
虚拟私有云:选择虚拟私有云场景时,网络实例类型支持选择虚拟私有云(vpc)和虚拟网关(vgw)。
标签
云连接实例的标识,包括键和值。可以为云连接实例创建20个标签。
说明:如果已经通过tms的预定义标签功能预先创建了标签,则可以直接选择对应的标签键和值。
预定义标签的详细内容,请参见。
描述
云连接实例的描述。
长度为0~255个字符。
- 单击“确定”,完成云连接实例的创建。
步骤三:跨账号授权网络实例
如果您的网络规划涉及与其他用户通信,您需要对其他云连接用户授权网络实例,其他云连接用户可以加载您授权的网络实例到自己的云连接服务中,您和对方的网络会实现互通,请谨慎操作。
- 进入。
- 在“授权网络实例”页面,单击“授权”。
-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,根据填写对应参数。
图3 云连接实例跨账号授权
表4 云连接实例跨账号授权参数 参数
说明
区域
虚拟私有云所在区域。
虚拟私有云
需要向对方授权的虚拟私有云。
对方账号id
被授权方的账号id。
对方云连接实例id
需要加载到被授权方云连接中的云连接实例id。
备注
跨账号授权的备注信息。
- 单击“确定”,授权对方账号访问本账号下云连接实例资源。
步骤四:加载网络实例
被授权用户根据规划的网络连通情况,将需要进行互通的vpc实例加载到创建的云连接实例中。
- 进入。
- 单击目标云连接实例名称,进入基本信息页面。
- 单击“网络实例”页签。
- 单击“加载网络实例”,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跨账号加载。
根据填写对应参数后,单击“确定”。
表5 加载跨账号网络实例参数 参数
说明
账号
加载的网络实例的账号类型。
这里选择跨账号。
对方账号id
vpc所属账号的id。
区域
需要连接的vpc所在区域。
对方项目id
vpc所属账号的所在项目id。
实例类型
虚拟私有云(vpc)
需要加载到云连接实例中实现互通的实例类型。
对方vpc id
需要加载的vpc id。
vpc cidrs
需要加载到云连接实例中实现网络互通的网段路由。
备注
加载跨账号网络实例备注信息。
- 一个网络实例只可以加载到一个云连接实例中。
- vpc实例和与其关联的虚拟网关实例,不允许重复加载。
- 在弹出加载成功的对话框中,如果需要继续加载网络实例,在对话框中单击“继续加载”。不需要加载可以关闭弹窗,在网络实例页签中查看已加载的网络实例信息。
步骤五:购买带宽包
云连接实例默认跨区域互通带宽为10kbps,仅用于测试连通性。为了实现相同大区不同区域或不同大区之间的互通,用户需要先购买带宽包,绑定到对应的云连接实例中,并配置域间带宽以保证业务正常使用。

一个云连接实例只能绑定一个相同规格的带宽包。例如,云连接实例a只能绑定一个中国大陆到亚太的带宽包。
- 进入。
- 在购买带宽包页面中,根据填写对应参数,单击“立即购买”。
表6 购买带宽包参数 参数
说明
计费模式
包年/包月。
用户根据需要选择购买时长,按照年或月为单位进行购买。
名称
带宽包的名称。
长度为1~64个字符,支持数字,英文字母,下划线,中划线,点。
计费方式
按宽带计费。
互通类型
互通大区的类型。支持:
- 大区内互通:指配置域间带宽的区域在同一个大区内。
- 跨大区互通:指配置域间带宽的区域在不同的大区内。
互通大区
需要实现互通的区域,即配置域间带宽时涉及的区域。
带宽
带宽是所有基于该带宽包配置的域间带宽总和,请根据网络情况提前做好规划。
单位mbit/s。
标签
带宽包的标识,包括键和值。可以为带宽包创建20个标签。
说明:如果已经通过tms的预定义标签功能预先创建了标签,则可以直接选择对应的标签键和值。
预定义标签的详细内容,请参见。
购买时长
按照用户需求,选择对应的购买时间。
可支持自动续费。
企业项目
企业项目是一种云资源管理方式,企业项目管理服务提供统一的云资源按项目管理,以及项目内的资源管理、成员管理。
云连接实例
选择需要绑定的云连接实例名称。支持:
- 绑定
- 暂不绑定
- 在订单确认页面再次确认购买带宽包的信息,单击“去支付”。
- 在付款信息页面,单击“确认”。
在带宽包列表中可查看带宽包信息,如果“状态”为“正常”,表示购买成功。
绑定带宽包
如果购买带宽包时没有绑定云连接实例,则需要将购买的带宽包和云连接实例绑定。
- 进入。
- 单击目标云连接实例名称,进入基本信息页面。
- 单击“带宽包”页签。
- 单击“绑定带宽包”,在弹出的对话框中,选择已经购买的带宽包和云连接实例绑定。
步骤六:配置域间带宽
云连接实例默认跨区域互通带宽为10kbps,仅用于测试连通性,需配置域间带宽以保证业务正常使用。
- 进入。
- 单击目标云连接实例名称,进入基本信息页面。
- 单击“域间带宽”页签。
- 单击“配置域间带宽”,根据填写对应参数。
表7 配置域间带宽参数 参数
说明
互通区域
需要实现互通的区域名称。
请选择两个需要互通的区域。
带宽包
云连接实例绑定的带宽包。
带宽
两个区域实现互通的带宽。
所有基于该带宽包配置的域间带宽总和不超过带宽包的带宽,请预先做好规划。
- 单击“确定”,完成配置。
配置完域间带宽后,配置了带宽的区域间就可以进行正常通信。
系统默认安全组规则是入方向访问受限,请确认区域内互访资源的安全组出方向、入方向规则配置正确,保证跨区域通信正常。
相关文档
意见反馈
文档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?
如您有其它疑问,您也可以通过华为云社区问答频道来与我们联系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