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3-09-08 gmt 08:00
为什么漏洞管理服务多次扫描结果不一致?-九游平台
动态扫描(dast)的结果由多种因素决定,多次扫描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,如某类漏洞的数量存在差异,在扫描结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结合多份扫描结果的内容进行分析,关注漏洞是否存在即可。
下面将解释扫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。
漏洞管理服务工作机制
漏洞管理服务从客户端的角度,模拟黑客向测试目标发起攻击,根据网站的响应(内容、时间等信息)来判断是否存在漏洞。
- 根据登录信息登录测试目标
- 主动爬虫爬取相关目标
- 发送攻击报文进行测试
- 根据响应内容判断漏洞存在
影响因素
结合漏洞管理服务工作机制,我们可以得出影响扫描结果的以下几个关键因素,这些因素在多次扫描中的差异,会最终导致多次扫描结果的不一致。
- 会话维持
如果登录信息存在问题,漏洞管理服务将无法登录进目标系统,只能进行测试目标外围的信息探测,从而影响扫描结果。常见的可能原因有:
- 用户名密码被更改
- cookie/token 等信息失效,结合业务本身的cookie/token等会话机制判断
- 业务自身的会话机制
- 多因子认证:验证码、短信等等。
- 异地登录限制。
- 登录频率限制。
- 异常请求等强制中断会话。
- 单用户登录(不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登录)。
- 登录失败次数限制。
- 扫描范围
漏洞管理服务主动爬虫会通过自动填充form表单等策略来尝试发现更多页面。
业务对随机值响应不一致导致了扫描范围不一致。
- 响应信息
响应信息是漏洞管理服务判断漏洞是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。网络状况、动态内容、waf机制、测试目标本身稳定性都会影响漏洞的判定,常见的可能原因有:
- 网络状况
- 网络链接本身:网络延迟、网络波动。
- 业务策略:访问过快、攻击报文、异常报文等直接将客户端加入黑名单。
- 业务稳定性:在大量请求下的稳定性(响应时间)。
- 业务逻辑
- 响应内容不一致
- 攻击报文中存在大量异常、随机值,业务对不同内容响应不同。
- 对不同客户端(ip/user-agent/...)响应不同。
- 响应时间不一致
攻击报文中存在大量异常、随机值,业务处理方式不一致,耗时不同。
- 响应内容不一致
- waf机制
- 限制访问频率
- 限制攻击来源访问
- 网络状况
父主题: 网站扫描类
相关文档
意见反馈
文档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?
提交成功!非常感谢您的反馈,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!
您可在查看反馈及问题处理状态。
系统繁忙,请稍后重试
如您有其它疑问,您也可以通过华为云社区问答频道来与我们联系探讨